写信网 > 叙事书信 > 曾国藩家书 > 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三篇 致四弟、九弟:治身应以“不药”为药

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三篇 致四弟、九弟:治身应以“不药”为药

来源:写信网 时间:07-13
写信网为您精选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三篇 致四弟、九弟:治身应以“不药”为药

原文

沅、季弟左右:

季弟病似疟疾,近已痊愈否?吾不以季病之易发为虑,而以季好轻下药为虑。

吾在外日久,阅事日多,每劝人以不服药为上策。吴彤云近病极重,水米不进已十四日矣。十六夜四更,已将后事料理,手函托我,余一概应允,而始终劝其不服药。自初十日起,至今不服药十一天昨夜竟大有转机,疟疾减去十之四,呃逆各症减去十之七八,大约保无它变。

希庵五月之季病势极重,余缄告之,云,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,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,并言作梅医道不可恃。

希庵乃断药月余,近日病已痊愈,咳嗽亦止。是二人者,皆不服药之明效大验。季弟药太过,自信亦太深,故余所虑不在于病,而在于服药。兹谆谆以不服药为戒,望季曲从之,沅力劝之。至要至嘱。

季弟信中所商六条,皆可允行。回家之期,不如待金陵克后乃去,庶几一劳永逸。如营中难耐久劳,或来安庆闲散十日八日,待火轮船之便,复还金陵本营,亦无不可。若能耐劳耐烦,则在营久熬更好,与弟之名曰贞、号曰恒者,尤相符合。其余各条皆办得到,弟可放心。

上海四万尚未到,到时当全解沅处。东征局于七月三万之外,又月专解金陵五万,到时亦当全解沅处。东局保案,自可照准,弟保案亦日内赶办。雪琴今日来省,筱泉亦到。

同治元年七月廿日


曾国藩

【译文】

沅、季弟左右:

季弟的病像疟疾,近来已好了吗?我不以季弟的病容易发作而忧虑,而以季弟喜欢轻率下药而忧虑。我在外面日子久了,阅历也多了,总是劝别人以不吃药为上策。吴彤云近日病得极重,水米都不进,已经十四天了。十六日晚上四更,已经把后事料理好了,亲笔写信托我。我也都答应了,而且开始劝他不吃药。自初十日起到今天,已十一天不吃药,昨天竟大有转机,疟疾减轻了十分之四,呃逆等症,减去十分之七八,大约可保没有大的变故。

希庵五月末病得极重,我写信告诉他说:“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,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。”并说作梅医术不可依靠。希庵于是停药一个多月,近日病已好了,咳嗽已止住了。这个人都是不吃药收到明显效果的例证。季弟迷信药物过分,自信也太深,所以我的忧虑不在于病,而在于吃药,现谆谆嘱咐以不吃药为戒,希望季弟同意,沅弟力劝,至要至嘱!

季弟信中所商的六条,都可以同意。回家的日期,不如等金陵克得之后,也许可以一劳永逸。如果经不住军营中的长期劳顿,可回安庆闲散十天八天;等轮船的方便,再回金陵本营,也无不可。如果能耐劳耐烦,那么在军营久熬更好,与弟的名叫贞,号叫恒,意义尤相符合。其余各条,都办得到,弟弟放心。

上海四万两军饷还没有到,到时当解送沅弟处。东征局在七月三万两之外,又专门解送金陵五万两,到时也解送沅弟处。东局保案,自可照准,弟弟保案也日内赶办。雪琴今日来省,筱泉也到了。

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

【解读】

曾国藩在养生之道上,有着自己看法和观点,那就是顺应自然俗话说,是药三分毒,他强调,人生病不是外在的原因,而在于自身。治病就要先治心,以“广大”(襟怀开阔)二字为药,治身以“不药”二字为药,有病时要慎重吃药,无病的时候可偶服补剂调理。因为“药能活人,亦能害人。庸医活人者十之有三,害人者十之有七”,“药虽有利,害而随之,不可轻服”。

在今天看来,曾国藩的养生观不无道理,即病来自于心。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中,人和人之间的较量除了能力、学历之外,更多的是心理素质,有些人因为心理素质差,导致在竞争中身体不济,以致小病不断,大病犯了就完蛋。所以,要想自己不生病或少生病,就要有广阔的胸怀。即使生病了,也要做到“不药”。

这是由于两个原因:第一,西药的化学成分较多,一定会对身体有副作用;第二,中药虽然讲究“药食同源”,但也存在着副作用。

西药中,产生副作用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抗生素了。据医学专家介绍,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指细菌长期接触某种杀菌药物,慢慢便适应了这种药物环境,致使该药物的杀菌力下降甚至完全失去杀灭该细菌的能力。产生了耐药性的细菌严格来说已经发生了种的变异,这个变异的新品种对原刺激药已能对抗。由此可见,“不药”还是具有先见之明的。

对于中药,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《内经》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,将药分为大毒、常毒、小毒、无毒。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;常毒治病,十去其七;小毒治病,十去其八;无毒治病,十去其九。当今不少的人认为中药大多数源出于天然的动植物,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,总认为不会发生药物毒副作用。其实不然,如果任意滥用,同样会发生毒副作用。

还有的人说:“补药无害,多多益善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。”这是误解,如人参、党参、黄芪等滋补药,如果滥用乱服同样也有毒副作用。曾有报道,有这样一个人,本来身体已是健康无病,就因服用了一根东北人参,结果导致胃部胀满疼痛、头晕、面部潮红、血压升高、大汗淋漓,经诊断其症状乃因服用过量人参而致“人参综合征”。此人病好后,在很长时间仍食欲不振。可见,补药也不能随便滥用,无病照样伤身。

由此可见,曾国藩的朋友吴彤云患疟疾病极重,14天水米不进,甚至将后事托付给他。他一概应允,而始终劝其不服药,吴彤云大病20天后不药而愈的事情也是真实的。

中医理论认为,由于“物得天地之偏气”,凡是偏性比较大,能够用来纠正人体偏性的,都可以做药物,如麻黄、人参、附子、大黄等。相对来说平性的就叫食物,比如、稻米,虽然也有不同,但总体是平性的。而食物中的生姜、大枣、川椒、桂皮也都是药物。中药同样有副作用,你吃的食物或药物本来是纠正你的不平衡,但如果你吃这些反倒使你的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,就是“毒”了。

其实主张不要轻易用药、滥用药的观点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。据史书记载,鲁卿季康子送补药给孔子,出于礼节,孔子拜而受之,但事后孔子说:我不知道这药的药性,所以不敢服用。

那么,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病和药呢?西医和中医都认为,病的产生是因为毒,但毒有两种含义,西医讲毒性,是从分析的角度讲,即吃了药以后,它对哪些脏腑,哪些组织会造成损害。西药的作用很明显,它都是批量生产的化学药物,它的成分很明确,下面的副作用也很明确,说明书中说得非常清楚。如果要想使用西药,一定要严格地在西医大夫的指导下去使用。而中药的“毒”,是指有偏性的东西。中医在临床上使用的所有药物,都具有很强的偏性,用中药将你的身体调理好,就是要使你的身体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

要正确使用中药,就要做到如下几点:

1.正确认识中药。目前,我们所使用所见到的中药其实是中成药,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,以中药材为原料,按照规定的处方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。具有便于携带、使用方便等特点。中成药分内服和外用两种。内服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为丸剂、散剂、颗粒剂、片剂、胶囊剂等,主要适用于脏腑气血异常所导致的各种疾病。内服中成药一般在中药材的毒副作用方面要求比较严格。外用中成药常用的剂型有膏贴剂、搽剂、栓剂、滴鼻剂、滴眼剂、气雾剂等,主要适用于疮疡、外伤、皮肤五官科的多种疾病。

2.要做到药证相符。我国古代医典《医述》讲:“凡医人用药,须先认证,认证须先审脉。审脉明,斯认证真;认证真,斯用药当。”意思就是说,如果诊断不明,药证不符,导致“热证”用“热药”,“证”用“寒药”,本末倒置,风马牛不相及,无异于火上浇油,加重病情。

3.切记服用禁忌饮食禁忌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忌口。古代医学文献有常山忌葱,何首乌、地黄忌葱、蒜、萝卜,薄荷忌鳖肉,茯苓忌醋,以及蜜反生葱的记载。这说明先民早就意识到,服用含上述中药材的中成药时,不可同食某些食物。另外,在服药期间,还要忌食生冷、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。

妊娠禁忌:某些中药对胎儿有损害作用,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,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。禁用的大多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峻烈的中药,如麝香、三棱、莪术、巴豆等;慎用的大多是一些活血行气、泻下导滞及大辛大热的药物,如桃仁、红花、大黄、枳实、附子、干姜等。禁用的绝对不能用,慎用的可酌情使用,但应尽量避免,以防发生事故。

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三篇 致四弟、九弟:治身应以“不药”为药 内容由写信网整理,转载请保留地址: http://www.woxiexin.com/xiexin/FuORJVGhcT95GmZ0ImwCnQeE.html

看过《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三篇 致四弟、九弟:治身应以“不药”为药》的同学还看了: